在上海浦东新区高桥镇一条偏僻的小巷里,有一所特殊的学校,这里的学生因为听说方面的生理障碍,平时见了外人总是躲得远远的,然而,例外的是,每当一群解放军官兵走进校园,他们总会欢快地一拥而上,亲热地将官兵们团团围住,而且整齐地对着官兵们做出同一个手势:双手握拳,大拇指翘起,那意思是说,解放军叔叔好!
驻沪空军某部三连与上海市高桥聋哑学校携手共建已有11年了。1989年初,三连官兵在走访中发现了一华里外的这所特殊学校和这些特殊的孩子,从此,就与学校和孩子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残疾儿童普遍有自卑心理,官兵们就从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心开始,引导他们自立自强。一开始,官兵们与孩子们几乎没法交流,往往是他们口干舌燥讲了半天,孩子们却一句也没听进去;而孩子们眼花缭乱的手语又让他们如入云里雾里。为此,连里每年都要搞个短期手语集训班,对新来的官兵进行“上岗”培训。过了交流关,连里又专门选出3名素质好、作风硬、手语熟练的干部、志愿兵作为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帮助学校搞军训,带领孩子们参观烈士陵园,对孩子们进行思想、行为引导;他们还组织官兵与学生开展“一对一”的结对交友活动,让官兵定期为孩子们讲课,与他们“谈心”。几年下来,孩子们坐得正了,站得直了,一个个精精神神、利利索索,到外面参加活动,尽管仍然有些害羞,但再也不躲躲闪闪,而是充满了自信。而通过官兵们长期的诱导,保尔、张海迪、贝多芬这些身残志坚的成功者更是如一盏盏明灯点亮了孩子们的心灵,成为他们走好人生之路的向导。
有了信心,还需要有技能。三连的官兵们清楚,对于残疾人而言,没有一技在手,要想自立自强,那是一句空话。由此,三连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同志就多了一份任务。连队团支部书记林仁千是搞电工专业的,他就教孩子们电工基础知识;连队司务长阳陆军有一手修理自行车的绝活,他就传授修车绝技;战士王承汉是三级厨师,他就与其他两名烹调技术好的同志给学校增开了一门额外的烹调课。如今,由清一色的学生组成的学校自行车修理小组,不仅保证了老师们的自行车处于良好状态,有时还在校外设点摆摊,帮助过往行人做一些应急修理的工作;一些家长也反映,过去在家里什么都不做的孩子现在懂事了,知道主动帮父母干点活,饭菜也烧得有滋有味的;学员徐卓原本就爱好烹调,在叔叔们的指导下,技艺精进,毕业后分到一家企业食堂,因为技术好当了大厨。说起这些,学校的老师们深有感触,他们忘不了解放军官兵为了孩子们经年累月顶风冒雨的那一幕幕。
“解放军为我们做的远不止这些”,提起三连,聋哑学校的前后两任校长都充满了感情,“譬如吧,我们的卫生基本上是三连包干的,十一年来,每个新学期开始前,三连的官兵们都已经把学校打扫得干干净净的,还有校舍粉刷、草坪整理、清除阴沟等等,反正是最脏、最累的活,都是解放军帮我们干的。夏天热了渴了,我们说买瓶矿泉水他们都不让。”而三连的官兵又是怎么说的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